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领域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河北省绿色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12.9%,同比增长21.7%,超过各项贷款增速13.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68亿元,余额309.44亿元。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联合省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等七部门出台《河北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聚焦绿色重点领域,在强化绿色金融服务和创新、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凝聚政策合力,充分发挥金融引导撬动作用。联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双牵头建立绿色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成员涵盖省内八个部门,明确组织构架、细化职责定位,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在河北有效落地。印发《河北省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方案(试行)》,每半年对省级金融机构开展评估,通报评估结果,明确工作要求,激励金融机构完善体制机制、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二是政策支持工具靶向发力。2023年以来,先后将河北银行等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工具支持范围,印发《河北省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细则》,指导相关地市分行做好政策辅导和工具发放工作,面向金融机构建立“一对一”窗口指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发挥工具作用。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绿色降碳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805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987万吨。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年初印发《关于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银企对接活动的通知》,指导辖内各市分行开展绿色金融专项银企对接行动,推动形成“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协同”的常态化机制。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河北省绿色低碳领域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近20场,推介企业900余家。
三是金融产品服务丰富优化。围绕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指导金融机构针对性的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组织编制《河北省绿色低碳信贷产品手册》,涵盖林权质押担保贷款、碳配额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近50种特色信贷产品,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推介至全省金融机构参考借鉴。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发放碳排放挂钩贷款,在合同中约定了贷款利率与借款人转型绩效挂钩。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落地了碳配额质押贷款、碳捕集项目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等多笔环境权益金融产品。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成功完成绿色次级永续信用债发行承销,承销的4.5亿元债券资金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四是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结合河北省高碳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特点,河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转型金融支持钢铁行业政策,并持续优化调整,构建起“政策引导、平台赋能、产品创新”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金融机构给予转型融资授信319亿元,已投放228亿元。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工作部署,指导辖内中国人民银行各市分行结合自身绿色产业发展特点因地置宜探索创新,邯郸市分行基于企业绿色账户模式,在绿色金融识别领域重点突破;雄安新区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首个集银行、保险、证券三类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评定标准及申报管理办法;廊坊市分行围绕现代商贸物流业绿色发展契机,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秦皇岛市分行探索开展海洋碳汇质押贷款业务。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将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大文章的统筹谋划,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实落地,组织开展多层次、精准化银企对接活动,充分挖掘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发挥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合力,切实加强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