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访问人民银行主站
首  页 机构简介 公告信息 工作动态 金融数据 区域金融 办事指南 金融知识 政务公开 热点专题
高级搜索
| 我的位置:河北省分行 > 工作动态

“深化绿色金融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

字号 文章来源: 2025-09-22 10:04:0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于2025年9月19日,在邯郸举行“深化绿色金融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霍建兵、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崔娟、邯郸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英、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行长高宏业、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潘正道、中国银行邯郸分行行长韩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金融时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青年报、河北工人报、河北新闻网、纵览新闻、长城新媒体、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媒体受邀参加。发布会由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王峰主持。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2025年“深化绿色金融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将介绍河北省在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霍建兵副处长、信贷政策管理处崔娟副处长、邯郸市政府张英副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高宏业行长、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潘正道副局长、中国银行邯郸分行韩蔚行长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崔娟: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辖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1.29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12.9%,同比增长21.7%,超过各项贷款增速13.5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68亿元,余额309.44亿元。

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联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出台《河北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聚焦绿色重点领域,在强化绿色金融服务和创新、加大金融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凝聚政策合力,充分发挥金融引导撬动作用。联合省生态环境厅双牵头建立绿色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成员涵盖省内八个部门,明确组织构架、细化职责定位,加强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各项支持政策在河北有效落地。印发《河北省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方案(试行)》,每半年对省级金融机构开展评估,通报评估结果,明确工作要求,激励金融机构完善体制机制、扩大绿色信贷投放。

二、政策支持工具靶向发力

2023年以来,先后将河北银行等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工具支持范围,印发《河北省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细则》,指导相关地市分行做好政策辅导和工具发放工作,面向金融机构建立“一对一”窗口指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发挥工具作用。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绿色降碳领域提供低成本资金805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987万吨。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年初印发《关于开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银企对接活动的通知》,指导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开展绿色金融专项银企对接行动,推动形成“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协同”的常态化机制。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河北省绿色低碳领域银企对接活动已开展近20场,推介企业900余家。

三、金融产品服务丰富优化

围绕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指导金融机构针对性地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组织编制《河北省绿色低碳信贷产品手册》,涵盖林权质押担保贷款、碳配额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等近50种特色信贷产品,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发布,并推介至全省金融机构参考借鉴。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发放碳排放挂钩贷款,在合同中约定了贷款利率与借款人转型绩效挂钩。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落地了碳配额质押贷款、碳捕集项目贷款、排污权质押贷款等多笔环境权益金融产品。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成功完成绿色次级永续信用债发行承销,承销的4.5亿元债券资金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四、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结合河北省高碳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特点,在全国率先探索转型金融支持钢铁行业的政策,并持续优化调整,构建起“政策引导、平台赋能、 产品创新”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金融机构给予转型融资授信319亿元,已投放228亿元。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工作部署,指导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各市分行结合自身绿色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邯郸市分行基于企业绿色账户模式,在绿色金融识别领域重点突破;雄安新区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全国首个集银行、保险、证券三类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评定标准及申报管理办法;廊坊市分行围绕现代商贸物流业绿色发展契机,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秦皇岛市分行探索开展海洋碳汇质押贷款业务。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将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大文章的统筹谋划,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实落地,组织开展多层次、精准化银企对接活动,充分挖掘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潜力,发挥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合力,切实加强对绿色低碳领域的金融支持,助力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邯郸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英:近年来,邯郸市以绿色金融创新为牵引,坚持金融、产业两端发力、互促共进,通过建体系、通路径、抓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截至2025年6月末,邯郸市绿色贷款余额924.19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9.63%,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6.6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84个百分点。

一、建体系,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新生态

一是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立足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印发了《邯郸市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发展绿色金融助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十六条措施》等文件,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二是构建标准服务体系。发布钢铁产品碳足迹核算地方标准,建立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促进机制,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等,形成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三是构建监管机制。在河北省率先将绿色金融评价对象拓展至辖内全部市级银行机构,评价结果将作为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等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

二、通路径,畅通绿色产融协同新渠道

一是搭建“四单”绿色融资渠道。推行绿色信贷“四单”管理机制(单列绿色信贷规模,单列信贷审批通道,单列绩效考核,单列资金价格),支持传统产业全链条融资,开创性推出“绿色账户”服务模式,鼓励引导邯郸市钢铁、焦化、炭素等行业57家企业创建“绿色账户”并开展ESG评价。2025年上半年已为9家企业授信130余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超100亿元。其中,农业银行邯郸分行为一家生产性炭素企业授信1000万元,为河北省首笔基于绿色账户的贷款,走出了绿色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搭建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支持银行业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直接融资,2025年上半年,邯郸市直接融资81.6亿元;推动亚洲开发银行与华夏银行合作的“促进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项目”落地邯郸,已向华夏银行石家庄分行申报项目3个,切实将国际金融“活水”转化为转型动能。三是搭建绿色保险融资渠道。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引导保险业机构在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等重点领域开发保险产品,通过投资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化等形式支持绿色项目。2025年上半年,邯郸市绿色保险保费收入3.99亿元,保障金额2201.93亿元。其中,保险承保新能源汽车保单17.03万件,提供风险保障2442.06亿元,共同助推新能源车险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三、抓创新,打造绿色金融示范新样本

一是打造绿色金融城市新样板。在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印发《邯郸市创建绿色金融城市行动方案》,涵盖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支持“美丽系列”建设、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等十一个方面,邯郸成为全省首个制定系统性创建绿色城市行动方案的城市。二是打造绿色信贷专属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质押融资贷款,多渠道增加绿色信贷规模。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打造绿色信贷专营网络。鼓励驻邯银行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支行,开展特色化、专业化绿色信贷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发挥资产规模大、机构覆盖广优势,当好绿色信贷投放的主力军;股份制银行发挥政策灵活优势,运用票据、保函等多种形式发展绿色金融;农合机构、邯郸银行发挥地方法人优势,采取灵活方式,全力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当前是全面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绿色金融改革入深入实,重点在扩大绿色金融覆盖面、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等方面下功夫,推动绿色金融更好赋能邯郸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行长高宏业: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全面提升各项金融服务质效,为邯郸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8月末,邯郸市本外币贷款余额9560.49亿元,同比增长12.39%。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做好绿色金融是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邯郸市加快产业转型、建设绿色金融城市的关键支撑。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点上创新、线上贯通、量上突破”为路径,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各项工作。截至二季度末,邯郸市绿色贷款余额为924.19亿元,同比增长36.6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84个百分点。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点上创新:打造绿色金融改革“试验田”

一是开展绿色金融城市先行先试。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积极探索以绿色金融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成立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全力配合邯郸市政府制定出台全省首个绿色金融城市系统性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结合ESG评价体系探索绿色金融信贷产品与服务新模式,对ESG参评企业给予利率或费用优惠。依托绿色账户将企业“绿色资产”“绿色绩效”作为信贷业务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创新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市级绿色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宣传、线上对接等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二是实现绿色账户首笔融资落地。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把握绿色账户全国首创机遇,召开邯郸市绿色金融座谈会,邀请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加强政策解读,推动政银企交流互动。积极推动绿色账户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落地,第一时间引导农业银行邯郸分行精准响应绿色金融政策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曲周县中驰新材料绿色资产,创新推出“排污权+固定资产(排污许可证)”复合质押模式,成功放贷1000万元,年利率为3.25%,较现有贷款利率下浮371BP,实现了绿色账户在金融领域首次应用,为区域绿色企业融资提供了可复制范例,体现了绿色账户盘活生态资产、赋能实体经济的显著成效。

二、线上贯通:激活绿色产业集群新动能

一是支持特色产业绿色升级。邯郸市42个特色产业集群中,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超六成,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充分贯彻落实邯郸市“一县一特”发展思路,出台金融助力信用赋能特色产业集群融资发展政策措施,以永年区为试点,8家金融机构与永年区政府签订《关于金融支持永年区紧固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合作协议》,10家金融机构与26家紧固件产业集群企业达成授信502.4亿元。联合举办武安、曲周特色产业集群专场政银企对接会,累计授信超100亿元。

二是促进绿色消费扩容提质。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联合五部门出台《邯郸市金融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建材、智能家具家装等领域支持力度,截至二季度末,邯郸市绿色消费贷款余额23.8亿元,绿色消费潜力持续释放。联合邯郸市商务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一品一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建立“一品一播”常态化金融服务机制,助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文旅,引导金融机构对纳入邯郸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的生态产品及相关开发项目给予支持,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截至目前,辖内金融机构已创新推出涉县花椒贷、草莓贷、鸡泽辣椒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累计为20余种生态产品提供6.13亿元授信支持。

三、量上突破:释放绿色金融综合效能

一是推动转型融资首批落地。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聚焦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建立转型金融联席机制,开展政策培训和入企调研,搭建“转型方案设计-评估认证-融资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成功推动钢铁行业转型融资在邯落地,精准支持邯钢集团、太行钢铁等五家重点企业获得授信支持203亿元,发放贷款15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较同类非转型金融贷款利率低10-195BP,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约5134万元。

二是政策工具撬动作用持续发力。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加大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政策宣传培训力度,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目前辖区金融机构已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审核的贷款34.4亿元,带动碳减排量51.02万吨。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又新设立总额不低于40亿元的“冀产融”“冀科融”“冀消融”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符合支持范围的贷款316.73亿元,有效助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潘正道:近年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求,按照邯郸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的工作部署,着力深化绿色转型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模式创新,以金融活水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发展。

一、强化绿色金融撬动作用,助力邯郸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投融资机制,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印发《关于促进绿色金融精准有效服务的十四条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环保绩效A级、优质绿色账户企业等给予支持。探索创新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模式,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邯郸监管分局举办邯郸市绿色金融服务企业发展培训会,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在绿色金融有力支持下,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同比晋升33个位次;PM2.5浓度同比下降28%,改善率全省正1。

二、创新绿色账户服务模式,推动企业绿色价值最大化

我们在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基础上,结合邯郸实际,创新推出了绿色账户服务企业模式,以企业排污权、碳排放权、可再生资源等“绿色资产”为基础,以企业污染物排放、碳排放、能源清洁利用等“绿色绩效”为杠杆,实行差异化金融信贷支持,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内生动力。2024年,试点完成钢铁、焦化、炭素三个典型行业绿色账户创建,评估企业绿色资产111.8亿元。今年3月份,在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和邯郸市分行的支持指导下,农业银行邯郸市分行完成全省首笔基于绿色账户信用的低利率授信贷款,这也打破了传统模式下,企业绿色资产和绿色绩效难以直接实现价值转化的堵点,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相关经验做法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三、开展重点企业ESG评价,帮助企业提升金融信用水平

2024年,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开展重点行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制定《邯郸市ESG信息披露办法》《邯郸市企业ESG评价办法》,建立ESG评价指标体系,完成30家企业试点评价。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2024年、2025年中关村ESG评价分论坛上,邯郸市作为ESG地方创新试点作典型发言。今年将编制钢铁、焦化、紧固件等七个重点行业ESG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全行业、全产业链条ESG评价机制,推动ESG评价融入企业经营理念,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将ESG评价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参考,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王峰:下面开始提问,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河北日报记者:请问“转型金融”主要服务于哪些领域?河北省又是如何推进“转型金融”相关工作的?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副处长霍建兵: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转型金融是指为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推动高碳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向低碳排放或近零排放转型的经济活动和经营主体提供的金融服务,侧重高碳行业的低碳改造。发展转型金融是金融机构落实“五篇大文章”中绿色金融篇的重要抓手。根据相关估算,目前我国接近90%的经济活动都有潜在低碳转型需求,尤其在煤电、钢铁、石化等高碳领域,需求更加迫切。这些经济活动低碳转型的进程,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进度和质量。因此,在稳步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如何有序、有效、公正地推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探索发展转型金融,已经成为当前艰巨迫切的任务。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转型金融相关工作,在省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初步搭建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牵头、多部门广泛参与的转型金融工作框架。2023年,河北发布全国首个钢铁行业专项转型金融工作指引,明确转型金融的支持范围,设计业务开展的流程,创建转型金融支持技术目录,编制转型方案大纲模板,初步构建起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指引发布后,先行示范作用显著,快速形成“谁转型、谁受益”的价值导向。2025年4月份,河北省分行根据总行转型金融标准试用要求,再次牵头印发《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5年版)》,对转型金融工作进行优化,得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转载宣传。

目前,全省超过1/4的钢铁企业制定了转型方案,明确分阶段减排目标和降碳路径,涉及项目123项,实现了低碳转型可衡量、可核查、可融资。此外,还有63家上游废钢铁加工企业和1家下游用钢企业进入了转型企业库,形成了对钢铁行业全产业链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8月末,全省转型金融贷款余额242亿元,利率较同类非转型金融产品平均降低35个基点,加权平均利率3.68%,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利息约8500万元。其中,5年期及以上贷款占比达到75%,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长期资金支持。企业在完成短期转型目标后,吨钢平均碳排放水平将下降9.78%。可以说,河北省转型金融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纵览新闻记者:刚才提到邯郸市是全省首个制定系统性行动方案的城市,请介绍一下《邯郸市创建绿色金融城市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和下一步规划。

张英: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邯郸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新机制、首创“绿色账户”新模式、探索ESG评价新标准、打通绿色金融政策宣传新路径,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城市奠定了扎实基础。基于此,邯郸市制定了创建绿色金融城市行动方案,力争在短期内建立市级绿色项目库,深化绿色账户建设、完善ESG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钢铁、焦化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率,3-5年内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绿色金融创新典型案例,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长城新媒体记者:刚才,邯郸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了企业绿色账户情况,请问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安排?有哪些特色创新?

潘正道:感谢您的提问,前期绿色账户服务模式完成首笔贷款,只是初步工作成效,目前,我们评估的行业企业类型、数量都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下一步,我们重点通过三个途径推广和拓展绿色账户模式:一是搭建绿色账户服务平台。正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计划1个月内实现上线试运行,搭建起政银企沟通桥梁,提供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比如,注册了绿色账户的企业可在平台展示绿色资产、绿色绩效,通过平台申请与其绿色资产、绿色绩效挂钩的金融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通过平台投放绿色贷款相关支持政策和工具。政府部门通过绿色账户服务平台数据挖掘,可以深度解剖企业绿色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从行业角度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二是拓展绿色账户创建范围。在前期钢铁、焦化、炭素三个行业基础上,计划向火电、紧固件等具有邯郸特色的并且污染物、碳排放较高的行业拓展。2025年底前,力争创建1000家左右企业绿色账户,更加丰富行业覆盖度。三是创新绿色金融应用。绿色账户涵盖了企业排污权、碳排放权、可再生资源、生态产品等一系列具有转化价值的要素,未来将依托绿色账户继续探索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以及绿色账户贷等创新性金融产品,引导绿色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探索基于绿色账户对园区或县域层面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有效路径,助力邯郸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邯郸日报记者:邯郸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钢铁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在支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未来又有哪些新的业务规划和目标?

中国银行邯郸分行行长韩蔚:在支持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方面,中国银行邯郸分行聚焦绿色运输、环保设备升级等需求精准发力。针对钢铁企业公路运输转铁路运输、新建铁路线等绿色运输需求及环保设备升级改造需求,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向邯钢、太行钢铁等企业投放固定资产贷款超40亿元,有力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其中,太行钢铁公转铁项目是河北省中行系统内首笔公转铁项目。截至目前,中国银行邯郸分行服务钢铁领域总授信余额达208亿元,较年初新增19亿元,其中绿色金融新增11亿元,占比达57%。

下一步,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将从以下方面深化钢铁行业绿色金融服务: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钢铁企业深度合作,根据企业不同转型阶段和需求,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开展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绿色发展。二是强化多方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银行邯郸分行将始终秉持“服务地方、合作共赢”的理念,全力助推邯郸钢铁产业绿色转型,为邯郸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中行力量。

王峰: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和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109号 邮政编码:050000 电话:0311-87938016 传真:0311-87938018 
京ICP备05073439号 网站标识码:bm2500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016号
网站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最佳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