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提高辖区金融机构现金服务水平,2012年3月9日,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签订了人民币收付“三无”承诺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从我行柜台及ATM机支取的现金无假币;残币兑换无拒绝;零钞兑换无拒绝。”为确保辖区人民币收付“三无”承诺活动顺利开展,会上制定了六项措施,重点打造三项民生工程。
一、制定六项措施
一是与各金融机构签订承诺书,实现“三个提升”。签订承诺书后,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培训会,25名业务骨干以“人民币的变迁、残损币兑换、反假货币知识讲座”为题,为270多名金融机构一线临柜人员和300多名企业财务人员讲课。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了辖内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了城乡居民爱护人民币意识;提升了企业财务人员反假技能,老百姓用上了“放心钱”。2012年开展人民币收付“三无”承诺活动以来,人民银行尚未接到一起群众投诉。
二是着力做好反假人民币宣传工作。组织金融机构加大反假货币投入,力争2012年全辖所有营业网点建立电子化反假货币宣传站。同时,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组织辖区反假货币成员单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假宣传活动,建立集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公检法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反假人民币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制作反假宣传专题片及专题节目,滚动播。各成员单位按《反假货币宣传方案》部署,节假日人民银行、公安、工商、税务及各金融机构联合走上街头,在市区中心地段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盘。并在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积极配合下,深入各反假货币工作站,在乡镇、农村社区、银行营业场所和农村集镇等,张贴反假货币宣传画184张,散发宣传材料6900多张,设置反假货币咨询台94个,出动宣传人员300多人,接受群众咨询5800余人次,受益群众多达数十万人,增强了农民的反假意识。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为使人民币收付“三无”承诺活动取得实效,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聘请了16名监督员。监督员负责对辖区金融机构各营业网点日常工作中支付的人民币质量及为客户进行残损人民币兑付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同时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设立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群众举报一经查实实行一票否决,建议金融机构对直接责任人调离原工作岗位。
四是加大检查力度。在进一步明确各金融机构相关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同时,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每年不定期组织检查组对辖区各金融机构人民币收付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2012年4月中旬,人民银行遵化市支行组成检查组对辖区10个农村信用社进行了人民币收付业务现场检查,对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
五是实行约见会谈。出台了《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约见会谈制度》,将人民币管理情况纳入约见会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民币综合评价分数较低、现场检查问题较多的金融机构,通过约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询问、提醒、勉励、告诫并形成《谈话纪要》,作为金融机构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评价和后续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之一。2012年以来,对金融机构开展谈话3次,纠改存在问题6个,提升了人民币管理与服务水平。
六是强化银警协作力度,打击和震慑制贩假币分子。在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建立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与公安部门热线电话,发现假币线索及时报告,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完善银警协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打击和震慑制贩假币分子,净化人民币流通市场。
二、打造三项民生工程
一是净化了人民币流通市场。通过开展人民币收付“三无”承诺活动,市场上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提高。截止到2012年6月底辖内金融机构较去年同期多残损币回笼明显增多。使《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的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职责落到实处。较好的解决了基层发行库撤销后,基层支行人民币管理职能弱化问题,收到了既有宏观管理又有微观管理的双重效果,重塑了人民银行作为人民币流通管理主管部门的主导地位。
二是有效遏制了假币蔓延的趋势。通过开展人民币收付“三无”活动,各金融机构认真履行了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将人民币管理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每年至少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强化了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人民币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各营业网点支付的现金均经过机械清分,确保支付的现金无假币。截止到2012年6月底辖内收缴假币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假币在农村市场蔓延的势头,保护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人民币收付“三无”活动以来,人民银行尚未接到群众投诉。
三是辖区流通人民币市场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开展人民币收付“三无”活动,各金融机构与大型超市、商业网点开展了残损币兑换、小面额票币供应对接服务,有效配置了人民币币种结构,使人民币流通市场更加顺畅。人民银行的社会信誉得到有效提升,激励了金融机构维护货币正常流通的社会责任。
|